开思视点

不稳定的认知最为致命

上海开思   2020-06-04


以下文章来源于伯庸智库 ,作者伯庸书院


深耕港股·价值投资·长期回报


相信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呢,我用王阳明的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未曾真知,这句话放在股市更为奏效,为何很多人拥有认知,但还是做不到踏实盈利呢,答案就是我们大部分人拥有的只是浮动的认知,这也是我要谈的核心。


图片


01



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跟我们天生就存在的人性弱点所抗争,这里所谈的弱点就是对事物认知的不稳定,这是我们天生的认知所携带的弱点。


何为认知不稳定呢,我谈一下我的一个经历,起初我去一朋友所开的饭店去吃饭,他们店生意极好,每日进账五六万,之后我就对餐饮形成了一种偏见性认知:饭店其实是门风险很小的好生意,之后几年又去过几次,朋友生意不好门可罗雀,这时我对它的认知又转变了,我认为它是一个很不稳定的生意,但后来我又去了日本一家小饭馆,它们开了好几代,生意都很稳定红火,我的认知又再次转变,我觉得原来餐饮是可以拥有很好的稳定性的,这就是我对同一个行业认知不断转变的经历。


我不得不承认,人太容易受眼前的景象所迷惑,如果第一次朋友生意好的时候,那时我是愿意投资这样的生意的,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而之后我看到冷清的门头时,我又会过度看衰它,可见即便同一个行业,我都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认知,换句话说,我一直都未曾真知。


之后做股票投资,这一病根依然在,甚至决定着我当下的认知,比如之前投资一家电力公司,公司好的时候,那时真是对公司的赞扬能夸出花来,觉得世界上没有比电力更好的模式了,又有必需度又有稳定度,真是完美无缺的好生意,之后几年,经营每况愈下,我对电力的认知从天上转到了地狱,之前的溢美之词都成了一种讽刺,总之,那时的认知跟当时的经营热度直接挂钩,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发现这种不稳定的认知是我投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因子。


后来我认真的反思并解剖过这一问题,也渐渐解剖出了答案,事实上我还是没有建立真知,我拥有的只不过是动物感性,因为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容易根据当前来建立认知,如果这样,我跟大部分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市场的少数盈利者的标签凭什么会贴到我身上呢?


之后我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通读了大量跨学科书籍,追寻真知的内含意义,如今已烙定,所谓真知,就是稳定的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它不会因你对当前企业的影响而改变,我忽然醒悟,为何之前总捕捉不到落难王子,因为我没有建立稳定的真知,我拥有的只是浮动的因当前而定的假认知。


我要说,其实很多人拥有的都是这种因当下而定的假认知,所以,你会发现,你投资书读了一大堆,什么错杀低估时买入,一套一套的,但回到现实,你又会发现,你眼中的好公司都高高在上,而股价便宜的都是垃圾公司。


凭良心说,真的是这样的吗?非也,这只是你的浮动假认知在作怪罢了,因为通常情况下,股价高高在上的公司,他们当前的经营也都很不错,于是这种当前的繁荣给你刻上了暂时的认知,而股价便宜的公司,通常来说当前的经营也都不咋地,所以它们同样给你刻上的是垃圾的认知,我们这种浮动的认知让我们永远处于追赶影子的死循环:好公司等不到低价,“垃圾公司”永远看不到投资价值,而“垃圾公司”被利空围剿时,你也更不敢去出手,等到那个“垃圾公司”涨起来,又大呼错过大牛。


而事实上,你真的以为等你期待的好公司跌下来,你真的会兴奋吗?非也,真等到那个好公司跌下来,你的认知又变了,因为通常等到他们跌下来时,其业绩也会很平庸,所以,我们虽然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却一直处于这种死循环的圈子,为何会这样呢?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拥有的不是稳定的真知,而是浮动的伪认知。


02



而真知,则是稳定的客观认知,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换言之,就是不会对一样东西产生巨大的浮动。今天极度看好,明天又极度看衰,经营好时看涨,经营陷入泥潭时又看跌,不好意思,这不叫真知,恕我直言,然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人,所以,这都叫未曾真知。


真知则是对公司持有的认知一定是稳定的,如何做到稳定呢,前提就是我们需要拥有客观看待的能力,客观的前提就是拥有完善系统的认知,所以,这也是我用了很久才走出来的教训。


一旦我们对一家公司拥有稳定的认知,那么,我们不会对其经营向好时过于乐观兴奋,被认知洗脑追高,也不会因其经营不景气时,被当下影响,不敢下手,如此,死循环就会被破解,我们进入的是一个在底层逻辑上站的住的“靠认知盈利”。


就像我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买入牧原,无非是看到了养猪场原来这么暴利,被当下的高猪价改变了认知,而这批人同样也是在熊市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的一批人,就跟拿破仑所说的一样,当年拥护它的民众,同样会在他上断头台时举双手赞成。


当我们拥有真知之时,这时我们会不自觉的成为那一撮市场中的少数人,因为在公司经营不善或增长乏力时,看空看衰的人多,敢于逆势看多的人少,所谓真知,就是平时练就的对公司内在价值客观评判的稳定认知,它是一种很坚定的认知,不会随行就市,说白了,你知道它值多少钱,即便跌下来,你还是会坚定的认为它值这个价钱,而大多数人的认知则是“随行就市”,在行情好时,100亿的市值能看到200亿,而行情差时,50亿能看到30亿,能做到不被市场影响,是真知最重要的一个体现。


而真知来自于哪呢,来自于完善的系统认知,这太重要了,要清楚,它不是来自于常识、来自于理念……都不是,它只来自于系统认知,为何这样说呢?


举个例子,比如某某人是你村里的公认的好男人,这时相信很多人对他都会是正面的评价,但当有传言他出轨时,我同样相信,这批之前对其评价不错的人也会是骂他的人。


你瞧,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为何呢,因为他们没有对这个人的系统认知,他们所接受到的一切消息都来自于别人的传闻,当初你对他的的认知既然来自于传闻,那么改变你的认知,也只需要传闻,难道不是吗?仅此而已,而这一切,多么像极了我们投资者,我们对公司的认知不也是来自于媒体消息和线上公告吗?而当公司发布负面消息时,你又敢说你在内心不骂不恨?


而真知,就是我们对一个人有着自己坚定的看法评价,它来自于我们多方位长时间对一个人的跟踪调研和多维度的认知,当我们做到这一切之后,才真的有可能在别人都唾骂渣男之际,敢于去站到少数人队伍中去。



03



所以,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真知呢?很简单,同样一家公司,几年之内的增长和下滑期间,你若做出的认知判断不会有大的波动,那可能说明你具备了稳定的认知,而反之,上涨时买入,下跌时又卖出,那一定不是真知,欺骗自己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欺骗自己却很难,这里提供一个方法,就是看你的行为,有人说下跌时也看好,但是在行为上却偷偷卖出,这说明你既缺乏真知,又对自己不诚实,不赔钱才是奇闻。


当然,真知里面也存在着“死多头”,就是一只股票不管跌到什么位置都是无脑死看多,这种人如果没有持续完善系统认知,那也算不上真知,而是真彪。


正所谓对症下药,当我发现我患有“浮动认知”这个病之后,就开始寻找解药,还好幸运,寻到了解药:加强对公司的系统认知,而不是注射一些诸如“要敢于恐惧时贪婪”的看起来奏效的虚药,这些虚药吃下去,当时精神振奋,肾上腺素激增,让你强行去买一些可能错杀的股票,然而几日之后,你还是会极度恐慌,最终被你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眼前认知”所主宰。


由此,我经常性的设想各种场景来试探自己的反应,比如如果真发生某某利空,股价暴跌一半,我又如何抉择,以此来反复烙定自己的真知,只有这样,那么当狼真来的时候,我才会做到勇敢而不是被恐慌洗脑。


说到底就是我们对一家企业做到客观的能力,有人会说,关于公司的模式和基本面都摸得很透,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真知呢?未必,因为这里面还要看你是否具备做到客观的能力,比如就拿酱油的稳定度来说,在牛市时,大多数人会弱化它的这个重要性,而在熊市时,又会放大它的重要性,从而盲目买入。


但试问,你能说你不知道酱油具备这个特征吗?你当然知道,就如同你知道你老婆喜欢迟到一样,但知道归知道,能做到客观是另外一回事,这就如同她在重大会议时迟到,会放大你对她的迟到这个特征的劣势,而在平日里,你又会缩小这个特征的劣势。


而这个特征,它就是它,它一直都客观的存在着,它一直都没变,变的只是我们的心态和看法。而真正的客观和真知,则是在其平日里时,我们应该能认识到这种特征在未来会有更严重的后果,而在重大会议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平日里其实也就这样,远没有这么严重,这就是客观的认知的心理体现。


而老巴在其合伙人期间,每当合伙人收益远超指数时,他总是强调这只是一次偶然性巧合,未来这种超额收益可能不会持续,在低收益期,就在股东信中表达坚定看好的看法,我觉得在这点上,起码做到了没有被“浮动认知”所主宰,而若是换了别人,当某年度远超指数时,早就自诩为股神,制定下一年的翻倍目标了,可以确定,你只要拥有的是浮动认知,那必然不是真知,我也相信你也很难持续盈利。


而个人打造智库精品的方式,就是把关于企业的一切有关的认知,都摆到明面上来,反复夯实,很多认知我相信都是咱们没有听过的,所以多听一听,只会有好处,这是实药,不是虚药,拿白药来说,我用了差不多三四节课来进行对牙膏的系统夯实,包括牙膏的竞争格局、用户购买心理、牙膏未来六年市场预估等,咱们起码对牙膏各个维度有一个系统认知,有这样一个大前提之后,才能够做到客观。


而且,这种不稳定的认知对于咱们迷惑性极强,它让我们以为自己建立起了认知,从而根据这个认知去操作,这才是最可怕的。


本篇算是提示篇,提示咱们要审视自己,我们自己拥有的是不是一种不稳定的认知呢?如果是,那必然不是真知,亏损就不足为怪,如果不是真知,那就赶紧吃药,完善系统认知,别让自己的银子毁在自己的浮动认知上,少喝鸡汤,多补充系统认知,此病方可根治。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开思基金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不代表开思基金的投资实例。

图片



重要声明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指根据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和投资法规所规定的有资格投资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专业投资者。例如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